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天兵在1917 -> 680 680
- CTRL+D 收藏:吾爱文学网www.x2552.com,享受更多精彩阅读
英国和美国正式达成一致结成攻守联盟,对苏联来说压力就比较大了。因为从实力上说,英国和美国相加几乎占据了世界一大半的工业和经济能力,如果在算上同是北约国家的法国,那英美法的这个联盟体系几乎拥有压倒性的优势了。
在看看苏联这边的盟友,几乎就是一群穷兄苦弟,带着这一群苦哈哈怎么跟英美法等高富帅斗呢?
反正从实力上说,差距确实很大,如果苏联任由这个围剿自己的联盟出现了,那确实是比较危险的。只不过李晓峰怎么会束手待毙呢?在国际社会合纵连横是必然的套路,不按这个套路来,真心是只有死路一条。
李晓峰不想作死,所以在英美不断走近的时候,他也开始了提前布置,拆散英美之间的联盟关系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所以在这方面李晓峰就没有白费力气了。但是在北约集团中不止有英美,还有一个看上去不是那么重要的法国。
说起来法国也是奇葩,二战末期同苏联的走得比较近,一度是狠狠地坑了英美,但是随着经济不景气和戴高乐的下台,情况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开始抛弃苏联投入了美国的怀抱。这让战后初期苏联和法国之间的很多协议都无疾而终,让李晓峰的大部分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不过李晓峰当时并没有太着急,因为他太了解法国人了,往好了说法国人很浪漫,办事情比较情绪化,但是往坏了说法国人就比较浪了。尤其是战后这一段时间,因为二战赢得比较窝囊,所以法国人的民族情绪比较激动,凡事只要上升到民族和国家的高度,那就等着看好戏吧!
看什么好戏呢?自然是美国人的好戏,之前有说过美国援助法国的根本目的不是帮助法国重新崛起,而是想控制法国。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控制欧洲。法国第四共和国是全面接受了美国的所谓援助,法国付出了一定代价获得了救命的钱。
按道理说这是可以接受,但是法国骄傲的老百姓却不这么看,从后来的民意调查就能看出,法国老百姓是欧洲少有的认为美国的援助并不是帮助法国恢复经济的根本原因,反而认为正是因为接受了美国的所谓援助导致了法国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和自主。
你瞧瞧法国人真心是不太买美国的账的,实际上法国人谁的账都不买,骄傲的他们只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实际上从一开始法国人就对这个第四共和国没啥好感,要弄清楚这一点首先就要看看这个第四共和国是怎么诞生的。
应该说第四共和国从诞生之初就很畸形,1945年10月,法国举行了战后首次公民投票,绝大多数公民.主张放弃1875年宪法,重新制订一部新宪法。
但法国人到底需要一部什么样的宪法呢?这其中就有相当的分歧,比如当时身为临时政府首脑的戴高乐将军,极力反对在法国实行多党制与议会制,认为这样将导致国家政权的软弱无力。他主张通过全体公民投票表决通过一部新宪法,建立总统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总统独揽一切大权,以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
只不过戴高乐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戴高乐根本控制不住形势,在抵抗运动中崛起的法国**、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在1945年10月的制宪议会选举中获得许多选票和席位,成了议会中的三大政党。
而戴高乐虽为政府首脑,但在议会中没有力量。而制宪议会中的各党派也不赞成戴高乐的主张,它们要求建立拥有最高权力的议会,成立一个多党议会制的共和国。甚至戴高乐的主张也未能得到法国人民的支持。罹遭战争苦难和德国法西斯压制的法国人民,战后渴望自.由,要求获得更多的自.由,对于加强政府权力的主张存在着强烈的抵制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泳戴高乐的话说法国又“不可避免地要回到议会主义的老路。”
这么说吧,这个第四共和国其实跟第三共和国没有太大的区别,几乎就是第三共和国的复刻版。更关键的是这个第四共和国推进的修宪结果也并不理想。1946年10月通过的新宪法并没有被法国人所广泛接受,这部宪法其实是勉强被通过的,根据投票的结果,大约有900万法国人赞同新宪法,而有800万反对这部新宪法,另外还有800万人弃权。
用戴高乐的话说,法国人对新宪法的态度就是:“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听天由命,三分之一的法国人反对,三分之一的法国人根本不了解。”
围绕着这么一部低支持率的宪法打造的政治制度自然也是不会讨法国人喜欢的,根据新宪法,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国,议会的权力相当的大,那么这个新议会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国民议会由各种代表不同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党组成。而当时法国党派众多,也从来没有一个稳定占据多数的多数派。第四共和国时期国民议会主要有六个实力几乎相等的政党或政治集团组成——即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党、以广大天主教徒为主要社会支柱的人民共和党(基督教民.主党)、代表广大工人阶级利益的法国**、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激进社会党(简称激进党)、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兰西人民联盟以及传统的保守派。
除此之外此外,还有一些小政党,如民.主社会主义抵抗联盟、布热德派、自.由共和党和独立派等。与英美等国不同,法国各政党历史比较短,加之内部的分裂以及所代表利益的狭窄性等,因而它们“在整个社会中并没有生过根,也得不到支持”。在国民议会的选举中,不少选举代表的弃权就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没有哪一个政党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各党派对政府提出的政策各执己见,很难取得一致的看法,议会往往因无休止的争论而处于瘫痪状态。国民议会的多党存在,决定了内阁通常由若干不同的党派混合组成(也就是所谓的联合政府)。由于内部的意见分歧和互相倾轧,内阁随时有可能被一次简单的投票所推翻(看样子法国也适用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不变真理)。
戴高乐在下台之后曾经挖苦道:“而这些投票往往只能表达那些迫不及待想当部长的人们的**”。
在戴高乐下野后,法国制宪会议中的三大政党**、社会党与人民共和党签署了三党共同组阁协议,开始了三党联合执政时期。但是这个联合执政并不长久,很快三党联合走向破裂,**被逐出政府。
之后,又开启了“第三种力量”执政时期。第三种力量即中间派力量,包括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等,它们既反对左翼的**,又反对右翼的法兰西人民联盟,主张在两者之间建立中间派势力的联盟。但中间派的构成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它是“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很不稳定的联合”。1950年2月社会党退出政府,加入反对派行列。人民共和党在1951年选举中遭惨败,“第三种力量”分崩离析。这样,势均力敌的各个党派之间的相互争斗使国家的权力中心国民议会陷入无休无止的争吵之中。同时,各党派之间不断的分化与联合,致使政府内阁频繁地更换(反正内阁的部长是干不长久,平均任期都短得可怜)。
政府因受到议会的严格制约,很难放开手脚,制订一整套国家的长远规划,并使这些规划付诸实施。因此,那些需要长时间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校、住宅、交通以及社会福利等,被政府积压下来,推迟解决。对于那些有关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等重大问题,政府因害怕处理不善而导致议会的攻击,往往采取驼鸟式的规避政策。盖伊政府曾公开提倡“无为”的处事方针,企图绕过困难,而不是正视矛盾,解决问题。议会多党制严重限制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对此,仅作了40天总理的埃德加.富尔深有怨言。他指出:“对政府首脑来说,议会制实在是无法忍受的,……他所执行的政策很少是他自己的政策。也就是说,他所执行的政策只不过是他在想得到的和怕砸碎一切之间寻求的折中方案。”
政府的行政能力受到限制,成堆的社会、经济、政治与外交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于是成了整个社会尤其是反对党攻击的靶子。内阁的更迭只是缓和不满情绪的权宜之计,无助于国内政治危机的根本解决。
你想想看,对于这么一个让人蛋疼的状态,法国人能满意吗?而且当时法国不仅仅是内部有问题,外部所面临的问题也一点儿都不比英国小,同样的也要面对殖民地解放的大潮。殖民地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强大历史潮流。在印度支那、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摩洛哥、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等地,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法国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进行了疯狂和野蛮的镇压。但殖民者的野蛮行径,只能激起殖民地人民更大的愤怒与反抗。在殖民地人民的顽强斗争下,法**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这些失败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更是加深了军队对政府的不满,军队普遍认为是政府出卖了他们,当他们在“浴血奋战”的时候,政府却轻而易举的屈服于国际压力,让大把的属于法国人民的利益拱手相让。
也就是说,此时的法国第四共和国已经有点风雨飘摇的意思了,内部政党斗争吵得一塌糊涂什么都做不成,外部又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压力,在殖民地问题上一败再败,再加上经济依然不景气社会福利又没办法保证,可以说第四共和国的倒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历史上这个第四共和国摇摇晃晃支撑到了1959年才被戴高乐掀翻,而在这个时空,因为苏联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在加上戴高乐也比历史上强大不少,第四共和国的倒台就更快更突然了,需要的仅仅是一根导火索而已。
实际上现在引爆法国第四共和国的不仅仅是一根导火索而是三根,分别是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尼亚。熟悉二战历史的同志很快就会觉得这三个地方眼熟,不是火炬行动的三个地点么。
没错,火炬行动为了减少难度,特意选定了法国在北非的三个殖民地动手。从客观上来说火炬行动拉开了盟军开辟新战场和战略反攻的序幕,但同事也不同程度的动摇了法国在这三块的统治。
二战胜利之后,这三块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此起彼伏,连同着越南一起让法国人焦头烂额,在战后经济很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平息殖民地的叛乱,第四共和国不得不不断地加大军费投入,这让社会福利本来就很糟糕的法国民众是忍无可忍。
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法国人更应该选择割肉,或者聪明一点在学习英国的成功经验,放弃殖民地的同时保留一些矛盾和冲突点,以便于玩弄冲突的双方,从而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可惜的是法国人的骄傲让他们不接受英国人的做法,他们选择的是强硬对强硬,玩命的投入去围剿起义者,最后钱花了还被国际社会骂了个狗血喷头,最终什么也没有捞到。
当然,在历史上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管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还是突尼斯都是在五十年代中晚期才打开局面的。但是,那是历史上,在这个时空某仙人在暗中大大加强了这三块的脚步……(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