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都市言情 -> 开元天宝 -> 第四十八章 宋璟去职

第四十八章 宋璟去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97038开元天宝最新章节!

    一连几天阴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入夜之后,雨势越来越大,滴滴答答地敲打着窗棂,一丝儿也没有停歇的意思。

    明皇在延英殿批阅奏折,直至夜深。延英殿的宫人们不堪疲惫,悄没声儿地依着墙站在角落处,头一点一点的。高力士知道她们在打瞌睡,过去挨个踢醒:“晚一会儿挺尸,就做出这般行状,你们是困死鬼投的胎么!”

    明皇听见了,头也不抬地说:“你让她们睡去,她们年轻,打熬不住,”

    高力士不好再训斥宫人,就背着明皇,对着宫人又是鼓眼又是瞪眼:“听见没有,圣上让你们去睡去!还不谢谢圣上恩典!”

    十几个宫人如获大赦,过来排成一排,对着明皇屈膝行礼,然后,提起裙裾,急急忙忙地朝宫门跑去,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空落落的大殿里,只剩了明皇和高力士两人。高力士小心地说:“陛下,时侯不早了,您也该歇着了。”

    明皇叹息一声:“心里有事,睡不着啊。”他放下笔,看着高力士:“紧着劝朕就寝,是你瞌睡了吧?“、”

    “没有没有,奴才觉少,一夜睡两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那好,陪着朕说会话。”

    “是。”

    明皇把一份奏折翻开:“你来看看吧,朕就是为了这个睡不着觉。”

    高力士双手接过,草草一看,原来是户部侍郎上的奏折,因市面上官钱不足,恶钱又被禁绝,导致无钱币流通,东市西市的商户们暗地里酝酿要罢市。户部请求国库紧急发放钱币,以防市场动乱。

    明皇说:“这个恶钱,从我大唐立国以来就烦扰不断,天后不愧铁腕,也对恶钱泛滥无可奈何,只好容许民间使用铸造比较接近于官钱的恶钱。开元六年,恶钱在长安横行,朕也为了此事专门下了一道《制恶钱敕》,闹来闹去,好不容易才把风波按了下去。时至今日,怎么又闹到如此地步!”

    高力士心中有数,这场恶钱风浪是由于宋璟大力禁绝恶钱而起。大唐钱监大多位于洛、并、幽、益、桂等州,南方监管阙如,为了逐利,不良商人大量换收好钱,运往江浙一带回炉熔化,加铁加铅或是加锡铸成恶钱,而后再运往京城牟利。宋璟对此深恶痛绝,派出人员,在各个路口截阻,一经发现,无论品相如何,全部没收,收得多了,就堆在一起销毁,还勒令家中有恶钱的人必须上交官府。恶钱比官钱市值低,富商和平民百姓手头都有,风头一来,他们纷纷将恶钱藏匿起来,想等风声过去再拿出来使用。官钱本来就不敷流通,恶钱一销声匿迹,官钱市值疯涨,商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于是,两京商贾和百姓怨声载道,别无他法,只有以罢市来向朝廷表示不满。

    明皇见高力士半响不语,就问道:“你有话,为什么不说?”

    高力士连忙否认:“当着圣上,奴才不敢把话藏着掖着。再说,此为国家大政,老奴不知就里,不敢妄加议论。””

    “你放屁!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底细,那班官员哪个不追着拍你的马屁,这内廷外廷有些事朕可能不知道,你却是件件心知肚明!”

    高力士见明皇声色俱厉,还以为他真的发了脾气,慌忙跪下:“陛下息怒,老奴实在是不敢妄议国家栋梁!”

    明皇凝目看着高力士:“国家栋梁?哪个栋梁?朕明明给你看的是户部上的恶钱奏折,你这么扯到栋梁上去了?”

    高力士自觉失言,想改口也已经来不及了。他知道,再圆滑的狡辩也休想瞒得过耳聪目明的明皇,无奈何只得说了实话:“奴才有所耳闻,宋相禁绝恶钱大刀阔斧,不留回旋之地,这才引得各方非议。”

    明皇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也算是嫉‘恶’如仇啊!可是,身为首席宰辅,他难道就不懂得,慢病用猛药,有时候是要适得其反的。”

    “陛下圣明。”

    明皇过来,居高临下看着高力士:“既然你一天到晚口口声声说朕是圣明天子,那你今天晚上就把藏在肚里的话统统都说出来,说给朕听听,半句也不许瞒着朕,想瞒朕,你就跪着,朕不开口,你就在延英殿跪一辈子。”

    明皇话里有音,高力士天天陪伴左右,哪里会听不出来。他咂咂嘴,慢吞吞地说:“除了恶钱之事,下面对宋相还有些议论。”

    “你说,一个字也不许隐瞒!”

    “唔——,奴才前几天听刑部一个官员说,御史台有御史参了林州刺史崔月芩一本,说他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上疏到了黄门省宋相手上,他雷霆大怒,着吏部先革了崔月芩的官职,锁拿进京,下了刑部大牢,要治他的罪。大理寺少卿王皓审案,崔月芩大呼冤枉,王皓也觉得案中有不实之处,他代崔月芩向宋相陈述,宋相却置若罔闻,声言御史奏本绝无虚诳。可怜崔月芩在刑部大牢里无处求告,在木栅上撞得头破血流,糊了一脸,如同鬼魅一般,其情其景,也着实令人叹息。”

    明皇似乎不太相信:“你说的都是真的?”

    “在圣上面前,奴才不敢有半句谎话。”高力士咽了一口吐沫,接着说道:“其实还不止崔月芩一人,还有几个官员像他一样,此时也在大理寺候审。他们的家眷来京探望,大理寺的人因为宋相严峻,不敢让他们与家眷见面。那些家眷拖儿带女,京城内无人敢接济他们,落得衣食无着,只有在街上乞讨为生。”

    “你起来说话!”明皇越听越是毛焦火燎:“冷酷如此!人说他是‘有脚阳春’,短短两年,竟然成了‘有脚寒冰’了!这些朕已有耳闻,一直不太相信,今天从你嘴里出来,不会有假了!”

    高力士站起身来,要扶明皇到榻上坐下:“陛下,时辰太晚了,夜深风寒,伤人阳气,你还是安寝吧。”

    明皇甩开高力士的手,沉着脸说:“朕不睡,你也不要睡,你立刻到黄门省去找个值夜的来,朕要草拟一份敕书。”

    “是。”

    高力士提了一个灯笼,独自穿过宣政殿,到殿左的黄门省去找人。站在廊下,连喊了几声:有人吗?当值的在哪里?!

    到处黑灯瞎火,关门闭户,无人应答。高力士怕明皇等得急了,提着灯笼挨着去敲门。一扇门里总算有人说话了:“外面是哪位?”

    “是我,老高。”

    高力士的公鸭嗓子朝中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话音刚落,门“咿呀”一声开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官员披衣站在门口:“高将军,是您叫下官呀?!”

    高力士把灯笼提高些,照了照官员的脸:“原来是你呀。老夫没有那个胆,敢半夜来扰你的高睡。是圣上找你,快些。”

    黄门省值夜的官员是中书侍郎韦抗。一听说是皇上召唤,忙不迭地套上衣衫,登上鞋履,跟着高力士就走。

    明皇双目炯炯,端坐在榻上,见韦抗进来,摇手阻止了他下拜,说:“坐吧,朕说,你写。”

    明皇似乎早已打好了腹稿,一份敕书一气呵成。主要内容让韦抗倒抽一扩冷气:授宋璟开府仪同三司。就是说,敕书一经公示,宋璟就不再是权重位高的宰相,而是一位只有虚职而无实权的散官了。

    韦抗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呈给明皇。明皇拿在手里,面色凝重,似乎还有些犹豫,应不应该把它公诸于众。片刻之后,他把敕书轻轻抛在桌上:“你们去吧,朕也要安歇了。”

    三天之后,明皇终于下定了决心,将敕书在朝会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示于众。散朝后,他让高力士把宋璟请到了紫宸殿,宋璟面色如常,行礼如仪。

    明皇说:“爱卿,你与姚崇皆是我开元贤相,此是天下公认。为相几年,夜以继日,你也累了,该闲散闲散了。”

    宋璟躬身道:“陛下,老臣明白,办理政务,失于矫枉过正而又操之过急,因此犯了众怒。陛下并不降罪于老臣,还为老臣留足了面子,老臣心怀愧疚又感激不尽。”

    “爱卿,不必如此说,你有过错不假,但更有功于社稷,朕对你也是感激不尽。”

    君臣推心置腹一番奏对,侃侃切切,直说到红日西斜。明皇留宋璟一同用了晚膳,而后亲自把宋璟送至殿门之外,执着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说“你是朕的股肱之臣,今后职位闲散,心却不能闲散,遇有重大国事,爱卿还须为朕措置。”

    宰相去职,明皇必须要重新遴选一位继任者,而这个继任者他是早就物色好了的。那晚,他亲自草拟拜相诏书,写到这个新宰辅大名时,他却下不了笔了,笔尖在诏书上游移彷徨,就是落不下去。他站起身来回想,在殿里绕了几个圈,还是想不起来。凝思一阵,他唤来了高力士:“你带几个人,到紫薇省、黄门省去,找个值夜的来,朕有要紧事情要问。”

    那时已过午夜,常年熬夜的高力士都有些打熬不住了,看看明皇脸色,他不敢多说半句,带了几个内侍,分头到紫薇省和黄门省找人。还好,黄门省值夜的睡觉警醒,刚一敲门里面就有人问话了:“谁呀?”

    高力士回说:“是老夫。老高。”

    “哦,来了。”

    很快,门开了,高力士借着灯笼的光一看,不由得乐了:“嘿嘿,又是你呀,你运气怎么这么好啊,圣上半夜一找人,就是你老韦接招。”

    韦抗边套衣裳边说:“圣上召见,必有急事,高将军,快走。”

    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殿门,明皇还在冥思苦想,一见韦抗,开口就问:“你来替朕想一想,有这么一个人,姓张,名字是两个字,现在是镇守北方的一个大将,他叫什么名字,朕再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韦抗略一思索:“是张齐丘吧?他现在是朔方节度使。”

    明皇拍拍脑门,觉得是又好像不是。一时又实在想不起来,就只好认作是张齐丘了。他叫高力士准备笔墨,命韦抗立即草诏,任命张齐丘为相。韦抗文笔敏捷,片刻功夫,就草就了诏书。明皇接过一看,点头道:“你文笔上佳,写得不错,这份诏书有分量。好,你回去睡觉吧。”

    韦抗回到黄门省,刚刚睡下,还没有入眠,门又被人擂得山响:“韦侍郎。韦侍郎,快起来,圣上召请!”

    韦抗迅疾起身,一路飞跑,到了温室殿。明皇满脸是笑,连声说:“错了,错了,不是张齐丘,是张嘉贞!”

    原来韦抗离开之后,明皇继续批阅奏章,拿起一份来,一看姓名,茅塞顿开。奏章恰好是张嘉贞上的,正是这份奏章,使张嘉贞的相位失而复来。

    明皇说:“韦抗,你立刻把名字改过来,明日早朝,朕就要宣诏了。”

    韦抗不敢怠慢,工工整整地把张嘉贞的名字写在了诏书上。明皇立在一旁,看着他一笔一划地写,感慨系之地说:“阴差阳错,差点就张冠李戴了,还好,还好,幸好有这一份张嘉贞上疏,不然的话,他与相位失之交臂,朕也就错过了一位贤相了。”

    诏书一下,张嘉贞入朝履职。张说接任并州长史兼天兵军大使。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