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吾爱文学网 -> 网游动漫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术!黄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 第五百九十七章 方向控制,提升技术!黄明昆:何院士真是大好人!
- 78551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引力场制造的场面给人以很大的震撼。
黄明昆感叹的称之为‘伟大的技术’,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率先想到的就是把技术应用到武器上。
那绝对是威力十足的高科技武器!
丁志强也觉得用在武器上更‘有意思’,引力场技术应用在空天母舰防护上,也只是未来而已。
现在就连空天母舰都没有,防护应用暂时就只能想象一下,而用于破坏是实实在在的。
王浩的想法就简单多了。
不管是用于武器还是用在空天母舰的防护上,技术都需要继续去研究增强,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等回到了实验基地以后,王浩马上召集所有人开会,主要说明了三点问题,“这次的实验意义重大,也肯定了我们过去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
“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已经得到了证实。”
“理论层面,首先确定的是实验的线性特点,我们最开始认为实验结果不是线性的,而现在证明实验确实是线性的。引力场释放距离和电功率存在直接关联。”
“第二点就是材料内部半拓扑结构释放S+和S-波的干扰影响。”
“我们采用了超薄层的同向电流材料设计,制造出的引力场强度和释放距离明显得到了增强。”
“以上,理论组的成员要进行总结,并添加完善对应的构架内容中。”
王浩沉了一下,继续道,“第三点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对于引力场方向的控制。”
当说到‘方向控制’问题,理论组的人都认真起来。
引力场释放方向的研究也只是刚刚有成果,通过对于主构架以及薄片方向的调整,他们已经能控制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却不能控制离开主区域后的扩散方向。
s波形成后的传播方向,也就代表了引力场的方向。
他们在实验中制造的引力场是向下的。
正常逻辑来说,引力场方向是向下的,后续传播覆盖的范围也会向下延伸,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验中就能发现,后续延伸依旧沿着s+和s-波的传输方向。
实验中,距离设备5500米到5700米范围内,形成了S波主要影响区域,并制造出了1.79倍率的引力场。
这一片区域中,各位置的引力场强度相等,也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扩展范围。
引力场的方向和S+、S-波的传输方向,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为所形成的空间S波,已经不能够用‘波’来理解,‘S波’也只是便于理解的代号而已。
‘S波’,实质上已经是‘空间力场’。
就像是正反物质相互抵消的反应,因为正反物质已经抵消,再没有速度和质量之说,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惯性’。
所形成的能量会在原点爆发,并向四周扩散的,和正、反物质原本的方向无关。
S波,不是波,而是一种空间力场,其本质和星球引力相似。
在形成一个稳定空间力场的情况下,力场作用的后续影响是不确定的,也许像是纯粹的能量爆发,又或者星球的引力一样,会向着四周扩散,也许是单纯冲击一个方向。
实验制造的s波就是后者,冲击方向则是沿着S+和S-波传输方向,覆盖距离设备5800米到7900米范围。
“这是巧合,还是说后续影响范围永远朝着s+和s-波范围延伸?”
“又或者,后续影响范围是可控的?”
王浩提出了这个问题以后,其他人都跟着思索起来,也马上回馈了正确答案。
后续影响范围可控!
王浩并没有让其他人说明想法,而是继续说道,“这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主方向。”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研究,是因为我们的理论还不完善,如果能完成这一部分理论,我们就能让技术有很大的提升,甚至是质的提升!”
实验组的人有些不明所以,但理论组的人都明白过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们是在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步进行研究的,纯技术层面上,研究已经达到了高点。
换句话说,以现有的理论对于设备进行改进,也很难有多大提升空间了,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单纯去研究主构造或同向电流问题,也根本不可能让技术有多大的提升。
现在制造的引力场强度为1.79倍,释放距离为5500米,即便在技术上进一步改进,最高强度也不可能超过两倍,释放距离也不可能超过一万米。
想要突破以上两个数值,就必须继续去完善理论。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
比如说,就是找到另一种比βY-137材料性能更好的材料。
显然,材料方面的突破,比完善理论和技术更加困难,没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寻找新材料完全凭借运气,看起来根本没有希望。
……
引力场后续影响方向的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止关系到理论问题,本身也是引力场影响方向的控制,他们所制造的引力场,稳定的中心区域就只有两百米左右,而后续影响范围超过两公里。
后续影响范围,比稳定的中心区域范围要大的多,直线差异就高达十倍,而体积的差异就更大了。
这就像是核弹爆炸,爆炸的中心区域并不大,但是能量爆发影响范围很大。
那么掌握了控制爆发方向的技术,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引力场技术,而不会因为影响范围不可控造成一系列问题。
王浩对待研究非常认真。
他知道方向控制的研究就是突破点,能把控后续影响的方向,就能够让理论和技术有很大的突破。
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验上的检测依旧是个大问题。
比如,同向电流释放了s+和s-波,但两种波都无法直接检测到,其所拥有特性完全没有概念。
以国际物理的评判标准来说,s+和s-波依旧只是理论而已,无法直接检测也就无法确定下来,只不过王浩收到了正确反馈直接确定下来,他们也不需要依靠国际物理标准来评判。
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下一步的研究是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王浩则更专注于底层设备的构架问题,以底层设备的构架来联系理论,他希望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
只可惜,连续半个月都没有进展。
如果不是系统有了正确的反馈,王浩甚至认为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完全找不到突破点。
其他人也是如此。
不管是理论层面还是实验层面,完全找不到突破点的时候,有些人甚至认为,后续影响区域就是S+和S-波方向的延伸,并不存在其他可控的方法。
当然,王浩还是非常有权威的。
比如,何毅就从来不质疑王浩,他觉得既然王浩说出来就肯定是对的。
钱宏宇私下里说起‘也许方向就是S+和S-波方向的延伸’,何毅很明确的说道,“钱教授,有自己的想法很好,可当你的想法和王院士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犹豫,掐灭你的想法,顺着王院士的思路去想!”
钱宏宇完全不能理解。
科学研究不就是要敢于质疑权威?学习的目的之一,不就是要针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何毅竟然让他掐灭自己的想法……
过份了吧!
即便对方是王院士……好吧,钱宏宇仔细想想,何毅说的也是有道理的,至少到目前为止,王院士还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而他所谓的个人想法也没有什么理论支持,也只是因为研究迟迟没有进展而已。
何毅说起掐灭自己的想法,也只是让钱宏宇不要质疑王浩,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办公室里。
王浩、何毅、钱宏宇等人,一起盯着设备的构造图时,何毅就说起了自己的观点,“王院士,如果是改进设备,我们是不是该换个思路?”
“比如呢?”
王浩托着下巴看向了何毅。
“我们一直都在研究同向电流,但是同向电流的构造,我认为,研究的已经很深入了。”
“从最开始发现了引力场,一直到现在,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简化设备的底层构架,以及对同向电流问题进行研究,或许我们可以在底层构造上增加一些东西?”
何毅带着思考说着。
王浩顿时眼前一亮,因为他收到了正确的回馈,忍不住用力拍着何毅的肩膀,“何院士,你终于天才了一次!”
“啊?”
何毅顿时郁闷的看向钱宏宇,“王院士是在夸奖我吗?我总感觉是讽刺呢?我平时不天才么……”
“平时也很天才。”
钱宏宇对此表示了肯定,“伱可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全世界都知道你是天才。”
何毅顿时满意的点头,至于刚才王浩的讽刺性夸奖,他直接选择了忽视。
何毅的想法确实让王浩找到了新方向。
他们之前所做的工作一直都是简化设备,修正完善同向电流的理论和构造,主要因为确定了同向电流和S波直接相关。
问题在于,和s波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不一定只有同向电流,也许其他的构造也能起到作用。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中,已经没有和具有相关性的构造了,但他们可以研究添加构造,也许就能找到研究的突破方向。
想到就做!
王浩马上召集了所有人,开启了新一轮的‘设计会议’,让每个人想一种添加新构造的方案。
这种研究模式,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以理论为基础,开拓思维去进行设计思考,然后到会议上就说明自己的想法。
当进入到熟悉的模式以后,大家都对于研究变得非常有信心,也让刚加入研究的黄明昆非常疑惑,他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每个人拿出设计方案?
他都被包含在内……问题是他什么都不懂啊!
这里面牵扯的理论太复杂了,黄明昆拿了一份理论资料,只是扫了一眼就感觉头都大了。
黄明昆感觉自己面对了人生中最困难的工作,其困难程度类似于在上小学的时候,有老师让写一份黎曼猜想的证明当家庭作业。
这怎么完成?
黄明昆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大堆看不懂的符号都有点想哭的冲动。
实际上,他可不是唯一抓头皮的人,其他人的感觉也非常类似,因为他们也同样不知道该怎么做。
何毅也是如此。
何毅比黄明昆强的地方就在于有经验。
他去理论组查看别人的‘作业’,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原理也根本不在意,他去找了反重力构造图。
何毅对于反重力技术研究还是很深入的,基础的构造原理都清楚。
他找了两个‘适合’的部分,有点决定不下来,“这一部分和材料半拓扑结构直接关联,决定了反重力场的‘凹面开口’方向。”
“这一个类似于环形线圈的设计,则是稳定性控制,保证释放稳定……”
“用哪个部分呢?”
他思考着摇了摇头,“还是第一个比较靠谱,本身和半拓扑结构相关联。”
何毅做出了决定顿时就轻松了很多。
他可以到会议上说是‘反重力构造’来到的灵感,能决定反重力场‘凹面开口’方向,自然也有可能控制S波后续影响方向?
在完成了‘作业’以后,何毅翘起二郎腿喝了口咖啡,就注意到对面正抓着头皮的黄明昆,顿时问道,“黄教授,还在为方案为难?”
黄明昆郁闷道,“是啊,我连原理都搞不懂,何院士,你能给我讲讲吗?这些资料,完全看不懂啊!”
何毅用力扯了下嘴角,别说是黄明昆了,他也根本看不懂理论!
理论组研究的S+、S-波,其复杂的数学构造难度已经超出天际,除非是从最开始就跟着研究,还必须是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否则短时间不可能搞明白。
何毅当然不会说自己不懂,他毕竟是拿了诺贝尔奖的院士,全世界公认的顶级物理学家。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作业’,说道,“黄教授,我肯定是知道理论的。但是,理论太复杂,短时间想弄明白也不容易……”
“对、对!”黄明昆用力点头。
“这样吧。”
何毅道,“我想了两个方案,但我只用了其中一个,另一个就送给你了,到时候,就说是你自己的想法。”
“这样好吗?”
黄明昆感觉自己就像是‘抄作业’的坏学生,但是,直接完成作业的诱惑太大,就不用在这里继续抓头皮了。
“没关系。”
何毅笑道,“反正两个方案,有一个方案不用也可惜了,但是,你可千万别说是我给你的。”
他根本就不在意。
因为类似的研究会议,他拿出的方案极少会被采纳,甚至说,似乎从来没有被采纳过。
另外,反重力、引力场,根本就是两个技术,相互之间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他就是陪着‘写作业’而已。
送出一份错误答案,有什么大不了?
黄明昆则是非常的感动,不由想着,“何院士真是天才,竟然想了两个方案。而且,他知道我不懂,就干脆送我一个方案!”
“真是大好人啊!”
(本章完)